>>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5 -> 宁夏两会 -> 图片头条
喜迎自治区两会·哪里来的动能 | 新赛道 新气象 新发展
2025-01-17 09:03:44   
2025-01-17 09:03:44    来源:宁夏日报

  回望2024年,这样一组数字振奋人心:全区研发经费投入达85.5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61%;全区登记科技成果1770项、同比增长41.72%,登记技术合同373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7.88亿元、同比增长18.19%。

  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一项项科技政策的持续落实、一次次迎难而上的锐意攻坚、一遍遍扎实深入的机制完善。

  在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中奋勇向前,在百舸争流的创新竞赛中抢抓机遇,宁夏以新理念开辟新赛道、实现新发展、展现新气象。

宁夏锦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将材料送进机床。记者 李宏亮 摄

  (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年11月25日,全区科技大会在银川召开,162项科技项目获表彰。这些科技成果,也构成了宁夏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

航拍镜头下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记者 王晓龙 摄

  透过“数字”看本质,这样的变化令人瞩目:

  首次评选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共提名自然科学奖80项,授奖33项,全部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名技术发明奖7项,授奖2项,全部来自企业。

  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162项奖项中,“六新六特”产业领域授奖70项,占比43.2%,其中现代化工、新型材料产业领域奖项最多,分别达到13项和11项,且有2项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比重进一步提升——授予的125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企业牵头完成48项,占比38.4%,较上一评审年度提升7.1%,反映我区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东西部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区内创新主体与区外创新主体合作完成的项目88项,占比55%,较上一年度提升12个百分点。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聚焦产业发展关键、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一年来,宁夏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需求,切实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不断厚植创新力量,持续涵养创新生态,有效增强创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2024年,全区谋划实施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43项、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156项,在高端智能制造、生物育种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要技术和创新成果,煤制高端润滑油基础油、超高纯钽制备、电力飞轮储能系统、智能化反井钻机、海上风电大功率减速器、节水抗旱耐盐碱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等一批技术取得突破,支撑宁夏更多产业、更多领域向“领先”转变。

  检验员在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业。该中心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获批的“国字号”枸杞检验检测中心。记者 白茹 摄

  成果,是奋斗的注解,也是科技创新实践的最好证明。

  宁夏坚持把创新主体培育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强创新企业梯次培育,制定出台科技型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98家,评选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27家,培育雏鹰企业80家、瞪羚企业31家。组建自治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5家、创新联合体10家,培育自治区级企业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13家。强化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训,线上线下培训企业53场2万余人次。

  (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宁夏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领科技事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厚植创新力量,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生态,创新研发、成果转化、惠民服务、科技合作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3年全区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7.2%;我区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显示,创新发展指数增长6.3%,比2022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中卫市海原县海兴开发区,宁夏中车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整机装备制造项目现场,工人操作天车将主传动链置入机舱罩。记者 王晓龙 白茹 摄

  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的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项目(资料图片) 。记者 马楠 王洋 摄

  持续向好的局面,得益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更离不开创新主体的积极发力。

  一年来,宁夏出台了《关于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洼地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全面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2项、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483项,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100余场次。争取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试验站落户银川,建成宁东技术市场,支持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宁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全区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机构数量分别达到7家、18家。

  同时,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机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改革任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等改革试点,制定8个方面26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宁科贷”“宁科担”“宁科保”“宁科补”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56.57亿元,同比增长27.1%,支持852家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提升“软实力”的同时,宁夏持续用好用足政策,积极扩大“朋友圈”,为科技创新增添新助力。

  巧借东西部科技合作“东风”,宁夏创新成果接续涌现:吸引集聚1万名区外科技创新人才参与我区科技创新活动,加速推进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区外主体由25个拓展到32个。深入实施创新协同联动工程,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建举办多场科技合作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在区外设立飞地研发中心4家,宁夏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建成运营,签约入驻企业23家。

国家电投集团铝电投资有限公司青铜峡分公司生产集控中心。记者 王鼎 马赛尔 摄

  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强“主动仗”,宁夏不断深化机制,注重抓好“引才”与“育才”,让人才活力在科技创新大环境中竞相奔涌。

  宁夏深入实施“才聚宁夏1134行动”,推动出台人才服务政策措施“12条”,“组团式”引进重点学科博硕士671人,全区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762人,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52.92人年。

  全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学科,统筹布局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950家,建设六盘山、贺兰山2家自治区实验室,构建形成了“青年托举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杰出科技人才”梯次培养体系。

  以科技为引领——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持续深化;创新,以更丰富的形式推动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宁夏将以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洼地为目标,以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美丽新宁夏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记者 马越)

  银川市黄河东岸,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地域已成为生态绿洲,成片的光伏发电板与绿植交相辉映(资料图片)。记者 马楠 王洋 摄

  【短评】

  新时代 新技术 新希望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为宁夏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不沿边不靠海的宁夏,曾困顿于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而今,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实干中,宁夏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终于在创新的“星辰大海”中寻得发展路径、找到前行节奏。

  行走在宁夏山川,科技创新带来的改变处处可见。

  发展中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领市场;各类科研院所,依靠科技创新攻克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辛勤耕作的农民,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增产增收……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开创未来——这是实践证明的真理。

  发展中的宁夏,也依靠创新拥有了底气、增强了信心:

  工业上,“大国重器”频频出圈,宁夏“智造”迈入高端;农业上,枸杞密码成功破译,小麦育种取得进展;民生上,“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缩短了距离,便利了生活……

  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改变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发展决心。我们相信,新时代,在新技术的引领支撑下,还将有更多新希望变成现实。(记者 马越)

  回顾2024宁夏科技创新实现的“新突破”

  基于政务服务大语言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项目研发形成的“希言大模型”顺利通过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审批备案,标志着我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

  中国标准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发(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产品获得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铁路车辆零部件技术审查试装证书”,实现国产替代

  高性能钽钨、铌钨合金与抗氧化涂层技术与应用研究(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了多种抗氧化涂层,解决了合金部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温氧化难题,发明了钨合金板材加工工艺,贯通了钽铌合金与钛合金焊接、与复合材料部件连接等全套新技术,推动难熔金属与高温抗氧化涂层材料技术进步,提升了钽铌高端产品制造水平和研发生产装备能力

  基于砂型3D打印的智能仿生铸型研究及应用(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围绕砂型3D打印中镂空技术的研究应用及软件开发进行攻关,开发应用仿生镂空铸型设计软件,开展砂型3D打印仿生镂空铸型工艺智能设计及其对铸件的性能提升研究,降低了3D打印成本,提高了铸件性能

  千米级大直径智能化反井钻机研制(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研制出国内最大的智能化反井钻机钻深达千米,扩孔直径达7米,实现反井钻机工作过程全自动化和远程安全操作,攻克深部复杂岩体高效破岩、高可靠性钻架和智能化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大直径深井钻井装备国产化

  耐高温型聚氨酯弹性纤维研发及示范(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

  项目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高温型氨纶新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和耐高温型氨纶新产品,相关指标符合国际国内市场对耐高温氨纶的技术指标要求

  宁夏牛奶品质性状的挖掘与应用(自治区畜牧工作站)

  项目构建了宁夏牛奶特异品质性状指纹图谱、风味数据库和宁夏牛奶品质性状敏感指标数据库,明确了宁夏牛奶风味和产地溯源的敏感指标,突破“功能性脂肪酸牛奶调控”等7项关键技术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